秀山网讯 近年来,龙池镇以“环境塑形、产业强骨、治理铸魂”为核心路径,从村容村貌的“外在美”到产业发展的“内在实”,再到基层治理的“人心齐”,一步步将和美乡村的蓝图变为实景,让乡村振兴的脚步走得稳、踏得实。
无人机俯瞰龙池镇乡村壮美风光。龙池镇供图。
从“脏乱差”到“靓净美”,乡村颜值气质双提升
“现在村里环境非常好,住得比城里还舒心!”龙池镇洞坪村村民杨大爷笑着说,环境变好了,不仅看着顺心,出门散步、摆“龙门阵”也有了好去处,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龙池镇洞坪村村民小院。龙池镇供图。
在人居环境整治上,龙池镇打破“散养式”垃圾处理模式,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一体化体系,通过新增40个垃圾箱体、18个垃圾分类点,配备专职保洁人员,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垃圾集中处理率达100%。同时,以“一处美带动全域美”的思路,打造6个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从道路硬化、绿化美化到污水管网铺设,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整治标准,以点带面推动全域环境提质。
更值得一提的是,龙池镇还充分挖掘各村的乡土特色与文化底蕴,因地制宜编制村庄规划,打造和田美域、茶园小院等一批批“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特色院落,实现颜值与气质同步提升。
从“单一种植”到“三产融合”,富民产业撑起振兴底气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龙池镇立足山地气候与资源禀赋,跳出“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模式,以特色中药材产业为核心,构建“种植+加工+融合”的全链条产业发展体系,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为乡村振兴注入“强筋骨”。
“今年我们推进5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还配套建成5个加工厂房,就是为了满足中药材种植的规模化发展需求。”龙池镇副镇长池红燕介绍。
龙池镇帅家村漫山遍野的佛手迎来花期。龙池镇供图。
为壮大产业规模,龙池镇主动“筑巢引凤”,通过招商引资引入5家投资超200万元的农业主体,培育1家市级龙头企业,推动2家强村公司规范运营。在市场主体的带动下,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5000亩,形成杉木村山银花、帅家村佛手花、小坝村麦冬等连片种植基地。仅杉木村山银花一项就带动当地村民户均年增收超7000元,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增收。
不仅如此,龙池镇还积极探索农旅融合新路径。依托辖区黑洞河漂流景区的旅游资源,将佛手花、金银花等产业基地串联成“赏花+漂流+采摘”的乡村旅游路线,游客在体验农耕乐趣、享受清凉漂流的同时,还能购买中药材深加工产品,既提升了产业综合效益,也让龙池镇的产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从“管理”到“共治”,文明乡风涵养善治根基
“网格长帮我解决了宅基地纠纷,不用跑镇里就能了事,太省心了!”白庄村村民廖汉维的点赞,道出了龙池镇基层治理的“温度”。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龙池镇通过“网格化管理+文明乡风建设”的组合举措,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又有“柔性”。
网格员向群众宣讲解释政策。龙池镇供图。
在网格化管理方面,龙池镇将14个村(社区)科学划分为26个网格,优选配齐网格员。网格员不仅承担着信息采集、矛盾调解、隐患排查等基础工作,还化身政策宣传员、民情联络员,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
与此同时,龙池镇大力以文明乡风滋养乡村善治土壤,通过修订村规民约、开展“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评选、打造“老田解交室”“渝里乡商”议事,积极引导村民摒弃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如今的龙池镇,环境愈发优美,产业日益兴旺,治理持续增效,这座武陵深山里的小镇正以昂扬姿态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书写着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新篇章。
(融媒体中心记者 田茜 通讯员 冉洪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