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翠翠秀山APP
秀山公众号
青山绿水间的“螺丝钉”:一对夫妻的扎根与奉献
编辑:姚庭
来源:秀山网
发布时间:2025/8/21 16:31:20
字号:

秀山网讯 在峨溶镇的青山绿水间,驻村第一书记王国生和支教老师谭利这对夫妻,用奉献与热爱,共同谱写了一曲动人的乡村振兴协奏曲。他们一个扎根田野,激活产业,焐热民心;一个立足讲台,滋养童心,点燃梦想。二人以小家赴大家,成为了当地口口相传的“乡村最佳搭档”。


王书记不是来镀金!

2024年2月,怀揣着“乡村振兴需要有人扎根”的坚定信念,王国生主动从团秀山县委请缨,来到峨溶镇龙塘冲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摆在他面前的是交通不便、产业单一的困境。

“不了解情况,就没法开展工作。”王国生深谙此理。从此,田间地头、农家院坝,成了他的办公室。清晨帮农户下田干活,傍晚蹲点倾听民声,深夜整理走访笔记,他用脚步丈量着村里的每一寸土地,更走进了村民的心里。

监测户陈某患糖尿病多年,未能得到系统治疗。王国生走访发现后,不仅多方联系专家,更自掏腰包带其前往重庆市区就医。这件实事,让村民们彻底放下了心防,纷纷称赞:“王书记不是来‘镀金’的,是真的想帮我们做事!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为了提升村里蔬菜大棚的效益,王国生与村两委干部对先进案例进行调研和学习,引入“错峰种植”模式:4月至10月种植白玉丝瓜套种辣椒,10月至次年3月则改种经济价值高的羊肚菌,最大限度利用土地资源,提升效益。

年丝瓜遭遇滞销,他二话不说,转身就成了“推销员”,奔赴长沙、重庆等地拓展销路。最终,通过团县委成功对接学校供应链,保障了村集体的辛苦钱。截至目前,大棚基地已累计带动务工2000余人次,帮助村民增收20余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带来30余万元。

此外,他还积极助力台商发展金针菜(黄花菜)产业,帮助种植大户宣传,推广金针菜(黄花菜)扩大种植。2024年试种50亩便实现亩产4000斤、亩均产值1万元,未来三年计划扩种至2000亩。未来,王国生与两委干部谋划着利用热水河、两岔河的自然风光打造露营基地,描绘着农旅融合的新蓝图。


“谭老师像妈妈一样”

在丈夫于田野间奋战的同时,妻子谭利也在另一条战线上默默耕耘。2024年暑假,这位在县城教学多年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毅然放弃优越条件,主动申请到峨溶镇中心校支教。

初到乡镇,孩子们开口时的生硬普通话以及眼神中对课外知识的渴望,深深触动了谭利。她立即行动:利用晨读带孩子们练习普通话,课余时间编排朗诵节目,甚至把家里200多本课外书搬到教室,建起了一个充满爱的“图书角”。她为成绩落后的学生补课,给家庭困难的孩子买文具、送衣物,用无微不至的关怀温暖着每一个学生。

学生小敏(化名)是一名留守儿童,性格内向。在谭利的不断鼓励下,她勇敢地担任了班级“图书管理员”,并在朗诵比赛中荣获一等奖。“谭老师像妈妈一样,她让我觉得自己很优秀。”小敏的话,道出了许多孩子的心声。

支教一年多,谭利所带班级的成绩从年级倒数跃升至中上游,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眼中增添了从未有过的自信与光芒。校长称赞她:“谭老师带来的不只是先进的教学方法,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爱心与责任,她是孩子们的引路人',是我们学校的‘宝贵财富’。”

早晨一同出门,一个奔赴村庄,一个走向学校;晚上共享晚餐,一个讲述村里的新发展,一个分享孩子们的进步。这便是王国生和谭利简单却充实的生活日常。

他们的爱与奉献并未止步于此。2024年和2025年暑假,夫妻俩积极争取团县委支持,在峨溶镇青少年之家开办暑期托管班。防溺水教育、礼仪培训、课业辅导、手工制作……丰富多彩的课程为孩子们的假期撑起了一片安全、快乐、充实的天空。

他们的付出,村民和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更感染着身边的人。王国生的同事说:“看到王书记和谭老师夫妻俩这么用心,我们也更有干劲了。谭利的学生们则立志:“以后我也要像谭老师一样,做一个能帮助别人的人。

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王国生和谭利如同两颗牢固的“螺丝钉”,深深扎根在峨溶镇的土壤里。他们以行动诠释初心,用奉献书写担当,他们的故事是千千万万基层工作者无私奉献的缩影。未来,这对夫妻档表示,将继续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并肩奋斗,共同绘就乡村更加美好的振兴图景。

(融媒体中心记者 姚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共有 访客发表了评论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