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网讯 近日,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乌杨街道积极响应县委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部署,聚焦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突出问题,以“强监督、严整改、促规范”为目标,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扎实推进专项整治工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强化组织领导,凝聚整治合力
走进乌杨街道办事处的会议室,一场关于乡村振兴资金专项整治的专题部署会正在热烈进行。街道主要领导强调着此次整治工作的重要性:“乡村振兴资金是群众的‘保命钱’‘发展钱’,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为确保整治工作有序推进,乌杨街道将乡村振兴资金监管作为“一把手”工程,迅速成立了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纪工委、财政室、农业服务中心、乡村振兴办等多科室组成的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自整治工作开展以来,领导小组已召开专题部署会3次,明确各科室职责分工,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同时,制定《专项整治任务清单》,细化重点任务,实行“周调度、月通报”机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跟踪整改,确保问题整改销号。
聚焦关键环节,排查整治并举
专项整治过程中,乌杨街道聚焦项目资金使用监管关键环节,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工作人员对2023年以来实施的21个乡村振兴项目(涉及资金594.008万元)进行“回头看”,重点核查项目申报、招标、验收等环节。在一次自查中,工作人员发现某村的一个农田水利项目存在验收资料不完整的问题。“当时查看这个项目验收材料时,发现项目验收表中项目验收人员及财务资料完善情况栏签字不完善。没有完整规范的签字,没法清楚界定各方验收责任,后续要是项目出现质量问题,都没法溯源追责。”街道乡村振兴办工作人员回忆道。发现问题后,他们第一时间联系涉及的人员,要求补充完善验收签字手续,还对负责整理归档的项目负责人进行批评教育,强调验收资料规范的重要性。截至目前,共发现程序不规范问题4个,均已建立台账,限期整改。
为提升整治精准度,街道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对重点产业项目开展专项审计,并全程参与项目验收。同时,街道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设立“乡村振兴资金监督热线”,通过街道及村级公示栏、电子邮箱等平台公开举报方式,2024年以来累计收到群众监督线索6条,经核实后对2名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推动问题整改4项。
健全制度机制,实现长效管理
为筑牢乡村振兴资金管理“防火墙”,乌杨街道出台《乡村振兴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构建“村级初核—科室联审—街道终审”三级审批闭环,严把项目准入关。在2025年项目申报中,街道累计退回12份不合规材料。“制度是硬杠杠,宁可前期多‘较真’,也要确保资金安全。”街道财政室负责人强调。
同时,街道上线秀山自治县农业专项资金监管一体化平台,对项目申报、实施进度、资金拨付等环节实施“穿透式”动态监管,实现“数据多跑路、监管无死角”。村(社)干部经培训后已全部掌握平台操作,“项目进展、资金流向一键可查,既省时又安心。”一位村干部感慨。此外,乌杨街道还将资金监管及资产管理纳入村级年度考核,压实管护主体责任,对履职不力的村“两委”班子进行约谈提醒,确保乡村振兴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资金监管没有‘休止符’,必须常抓不懈。” 通过织密资金监管网络,乌杨街道不仅守住了群众的“钱袋子”,更推动了乡村振兴项目提质增效。2024年,街道乡村振兴项目群众满意度达92%,较上年提升8个百分点。接下来,乌杨街道将继续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资金监管,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清廉动力”。
(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丽华 通讯员 龚子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