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肥羊有两个关键点,第一个就是吃得多才能长快……”还未走进养殖场,一阵阵肥羊养殖教学的声音便传入记者的耳中。走进干净整洁的院坝中,杨秀华正在认真观看抖音号,学习先进的养羊技术,仔细看,他的双眼并未完全睁开,而是半眯着。
杨秀华正通过抖音平台学习养羊技术。(廖霜摄)
今年41岁的杨秀华,是宋农镇大土村张坝组的村民,他自小便患有先天性无虹膜,双眼睁开艰难,生活和学习都受到极大影响。但杨秀华从不曾向命运低头,经过多年打拼与经营,杨秀华组建了一个温馨完整的家庭。然而命运弄人,他的妻子受糖尿病所扰,3岁的孩子也患有先天性无虹膜。贫困、残疾与不幸并没有让杨秀华退缩,反而让他更加勤奋好学,勇于拼搏。
杨秀华正喂养山羊。(田茜摄)
在杨秀华的山羊养殖场里,饲养着70余只健壮的山羊,旁边的置物筐、饲料切割机等工具都摆放得十分规整,整个饲养场也整洁有序。因眼睛导致行动不便,杨秀华做起事来相对缓慢,他将洗好的红薯放进饲料切割机搅碎后,慢慢将红薯饲料倒进山羊的饲养槽里,随后用手慢慢铺匀,再打开锁扣放山羊吃,并不时抚摸正在进食的山羊。
从最初的粗犷搭建,到如今成形且设施完备的约600平方米的山羊养殖场,背后凝聚着杨秀华无尽的汗水与不懈的努力。
“初中读了一年就出去打工,在外面漂泊了20多年,一直都没有家的感觉。听表叔说国家政策比较好,就回家里来跟他一起养羊,在表叔那学了一些养羊技术,又在网上学了一些,之后花2万多元买了30只羊。”杨秀华告诉记者。
2018年,杨秀华回到家乡,随后便开启了山羊养殖之路。记者看到,杨秀华的桌上摆放有《牛羊常见普通病》《妊娠和哺乳牛羊常见问题》等10余本牛羊养殖资料。每天一忙碌完养殖的事务,杨秀华便孜孜不倦地投身于学习之中。通过翻阅书籍、观看抖音上的养羊教学视频,以及积极参与微信粉丝群内的交流讨论,他不断汲取新的养羊技术和知识。
杨秀华正翻阅书籍学习养羊技术。(廖霜摄)
经过几年的养羊实践,杨秀华学习掌握了不少科学养羊技术,如今的他,根据羊的面部和腿上的毛色就能判断这只羊是否健康正常。
但是,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别人喂的四五条狗,去年来咬了我家30多只羊子,经济损失惨重,政府出面给我解决了一些问题,还有些问题都还正在处理当中。”杨秀华说道。
在杨秀华的创业路上,除解决狗咬山羊外,政府还多方助力,县残联为其提供了1万元的残疾人养殖补贴,并支付2万元购买了16只羊给周边残疾家庭共同发展山羊养殖。
经过杨秀华的不懈奋斗,其养殖场实现了年最大出栏量50只羊的佳绩,收入6万元。今年,养殖场更是迎来了新的生机与希望,新增10余只小羊羔,总数达70余只。
在追求个人成长与进步的同时,杨秀华展现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将羊粪免费提供给乡亲施肥,惠及200余户人家及数百亩地,还帮助指导附近残疾人学习山羊养殖。
“杨秀华帮我讲经验,怎么喂怎么打虫,我家的山羊现在都有五六十斤了。”周边残疾人山羊养殖户张天泽告诉记者。
对于未来,杨秀华有着清晰的规划。他希望能够实现直产直销,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养殖效益。
“目前养殖场的基建基本完成,为长远发展,我计划年底去学烤全羊技术。”杨秀华说道。
杨秀华,一位身残志坚的养殖者,以不屈不挠的精神投身于养羊事业。他凭借坚定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不仅实现了个人价值的升华,更为社会树立了自强不息的榜样。杨秀华的养羊之路,是勇气与智慧的结晶,展现了残疾人也能在逆境中绽放光彩的坚韧力量。
(全媒体记者 廖霜 田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