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翠翠秀山APP
秀山公众号
龙凤坝镇: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编辑:姚庭
来源:秀山网
发布时间:2024/10/10 16:58:15
字号:

秀山网讯 行走在龙凤坝镇的田间地头,一排排大棚映入眼帘,村庄环境干净整洁,农民生活富足……大地处处呈现出一幅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的美丽新画卷。


龙凤坝镇全景

一个仅3岁的“新镇”,3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龙凤坝镇应了“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那句话。这些成绩体现在全镇产业发展实力不断提升、人文融合更加丰富多样、社会治理更加和谐稳定等方面。

产业发展实力不断提升

在企业板块,龙凤坝镇招引亿级投资项目1个(光伏产业),千万级投资项目1个(返乡创业园);产业板块,建成银花、茶叶、油茶等“一药两茶+果蔬”产业基地1.59万亩,产业发展让集体增收、群众致富,极大凝聚起人心,增强了群众对新镇的获得感、认同感、归属感。近年来,该镇在柏香园村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引领乡村“蝶变”,投入2000余万元项目建设资金,改善基础条件,发展众多产业,扭转乡风民风。

在基础设施建设板块,通过近年来的建设与逐步完善,全镇11个村在交通、水利、能源、人居等各方面的基础条件都有不同程度提升和改善。同时,该镇加大业主招引培育、市场开发拓展、创新发展模式等举措,截至目前,已基本形成“三业三万”(万亩优质粮油产业、万亩山地特色产业、万头生猪养殖产业)格局。

杨昌芝老两口是葛麻村村民,今年上半年春茶采摘期间,两口子共采摘了15天茶叶,领了4700元工资。

过去,葛麻村集体产业效益差,农户只能耕种自己家的地,现在有了集体茶园,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土地收“租金”、务工挣“薪金”。

“全镇产业预计年产值达1.5亿元,其中葛麻高山茶叶基地今年产值400余万元。”龙凤坝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茶叶基地解决就业300人以上,发放茶农补贴110余万元,实现集体经济收入40万元。

茶产业仅仅是龙凤坝镇实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众多产业中的一个缩影。该镇还发展有羊肚菌、黄桃等果蔬产业,在这些产业带动下,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了,日子也富起来了。


龙凤坝镇平坝大棚经济

人文融合更加丰富多样

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人文,是龙凤坝镇最鲜明的文化符号。近年来,该镇以土司城、土家大寨两大历史文化名村为示范,紧密结合人文特色,打造“八百年土司城、新时代龙凤坝”和美乡村名片。

利用帮扶资金,以辖区内客寨风雨廊桥、杨氏土司府、圣洁高秀山、大美平江河等节点为小切口,分别创建7个和美院落示范点,打造磨坊议事亭、桥上宣讲廊、土司评善会等群众阵地,利用这些阵地常态化开展村民议事、“四治”宣讲、模范评比等活动,群众参与度、满意度较高。

大寨村是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是目前秀山土家族传统民居保存最为完好的传统村落之一。今年9月23日,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在大寨村开展时长1.5小时的直播活动,点击量达626.1万次,进一步了扩大传统村落的影响力,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前来打卡的游客明显增加。

近年来,大寨村实施各类乡村振兴建设项目11个,投入资金4475万元,通过人居环境改善、建筑风貌改造夯实村落硬件条件,整个村落重新焕发传统民居独有的古朴气息。同时,大寨村通过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为传统土家山村的保护发展引入“活水”,让这里的土家族群众切实享受到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文旅振兴的红利。

社会治理更加和谐稳定

龙凤坝镇毗邻松桃县瓦溪乡,两地群众曾因土地、边界等纠纷造成矛盾升级。为此,龙凤坝镇主动与瓦溪乡每年召开边区协作座谈会两次。通过边区协作,先后解决边区矛盾纠纷7起。

为充分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扎实推进乡村治理工作,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体系,该镇通过物质、精神双向奖励提升群众道德建设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自评选活动开展以来,该镇共评出孝老爱亲、遵纪守法、产业发展能手、美丽庭院、清洁庭院等典型220余人(户)。如今,总人口2.2万余人的龙凤坝镇,家家户户门前屋后都是干干净净的,逐步实现了产业增效、乡村增靓、乡风增善。

下一步,龙凤坝镇将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为着力点,着力构建宜居富美“新镇”,奋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通讯员 杨凌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共有 访客发表了评论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