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网讯 近年来,溶溪镇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产业增效、村庄增靓、乡风增善”为抓手,依托资源禀赋,因村制宜、保留本底、彰显特色、全民参与,统筹推进巴渝和美乡村取得新成效。
产业基地播种
该镇坚持党建统领、系统推进,成立巴渝和美乡村示范创建工作专班,“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驻村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驻村干部、村支“两委”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带领群众全员参与、齐抓共建、共治共创。结合各村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不搞大拆大建,不搞包办代替,明确回星村作为产业增效示范村、梨园村作为乡村增靓示范村、石板村作为乡风增善示范村,其他村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因地制宜深入创建,全镇8个村(社区)形成赛马比拼、全面开花的生动局面。通过召开党员大会、群众院坝会、兑换积分等形式,深入宣传巴渝和美乡村示范创建工作的原则和标准,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建设管理,人人出力、户户参与,齐心共建和美家园。
农村环境靓化
同时,该镇强化固本培元、延伸链条,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坚持产业带动,强化产业支撑,围绕两“万”五“千”产业布局狠抓产业建设,实现银花种植超10000余亩、生猪养殖突破10000余头(年产50000头生猪养殖场正在有序建设中)、粮油、蔬菜、青梨、吊瓜、油茶、茶叶等已突破5000余亩,初步形成“盖上银花戴帽、平坝粮油成片、山间梨茶飘香”的特色产业格局。先后通过实施国土综合整治、以工代赈等项目,改善生产条件,提升土地利用效益,争取财政资金改扩建银花加工厂3家、引导社会资金新建银花加工厂2家;依托“党支部+村集体+现代化农业服务公司+农户”发展模式成立为农服务社,对村集体银花、吊瓜、果蔬、茶叶等产业进行精细化管理,为群众带来80余万元分红收益。打破银花鲜花售卖时间短、花农议价能力低的困境,建成气调库1座、规划建设预冷库1座,实现农产品保鲜储存错峰销售;在辣椒育苗、种植的基础上拓展辣椒加工产业,建成辣椒加工厂1座,不断深化产业链、深挖产品效益。
群众茶余饭后“跳花灯”
此外,该镇注重生态环保、积极整治环境,务实笃行开展生态修复。积极实施“退矿还绿”工程,全面协调锰渣场整治和矿山生态修复各项重点工作,积极推进溶溪河水生态治理工程,武陵、三润、新峰等锰渣场已全面完工,大军、兴隆、小茶园、锅厂沟等锰矿山已全面修复,溶溪镇已实现从“灰山黑水”向“绿水青山”的华丽蜕变。常态化开展“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切实规范垃圾分类定点投放,不断提升集镇生活污水管网收集处理能力,累计完成改厕400余座,拆除溶溪河附近违法养殖建筑2处,封闭废弃汞矿洞15个,捣毁非法冶炼水银窝点2处。建成20000平方米“溶溪广场”,新修便民桥3座,硬化入户道路800米,完成公路“单改双”6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200余盏,迁移安全隐患电线杆10根,拆除废弃烤烟房15个、棚舍11个、残垣断壁8处。回星村成功入选市级美丽宜居示范乡村,梨园村成功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不仅如此,该镇还突出公共服务、培育新风,持续推动基层治理。立足“一中心四板块一网格”的“141”基层治理体系,将全镇细分为19个网格,利用小网格撬动基层治理大格局。整合全镇98个户外监控资源,统一纳入“雪亮工程”管理,推动集镇区域科学智治。围绕“8张报表”“8张问题清单”组建专班、集中攻坚,各项指标齐头并进。深入开展禁止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专项行动,成功劝阻10余起违规行为。开展反诈反邪教宣传100余场次,滞留境外窝点人员5人全部劝返回国并成功核减,“一标三实”入户核查率达到100%;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对辖区内企业、学校及危化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排查、检查100余次,安全生产事故零发生。充分借鉴“枫桥经验”,积极践行“四下基层”,全力构建党建引领的基层治理体系,获评“信用乡镇”“无毒乡镇”荣誉称号。共选拔培养村居“法律明白人”24人,石板村被评为“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回星村被评为“民主法治乡村”。
(通讯员 文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