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翠翠秀山APP
秀山公众号
以党建引领“胸痛中心”建设——秀山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建设工作纪实
编辑:姚庭
来源:秀山网
发布时间:2024/7/12 16:56:51
字号:

秀山网讯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急危重症救治是体现医院医疗水平和保障群众生命安全的首道防线。


开通绿色通道

县人民医院于2019年启动胸痛中心建设,2021年4月成功创建中国基层胸痛中心,为急性胸痛患者建立起“90分钟黄金时间救治圈”,并于2024年4月向中国胸痛中心总部发起基层版转标准版胸痛中心认证申请。胸痛中心成立以来,累计收治胸痛患者780余人次,成功挽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0余人次,极大地缩短了救治时间,提升了救治效率,为县域百姓构筑起坚实的生命保障网。

区域协同提升,构建急救网络

为打通胸痛救治最早“一公里”,确保患者在发病最短时间内接受有效救治,县人民医院构建全县胸痛急救网络,不断提高区域协作能力。


全县胸痛救治单元启动会

在建设之初,该院与6家网络医院签署胸痛中心联合救治协议。基层医疗机构可以通过急救专用电话和线上工作群与县人民医院的医生对接患者病情,在远程指导下给予患者基础治疗,并快速转运到有救治能力的医院,确保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佳治疗。2020年底,秀山县人民医院在重庆市率先启动胸痛救治单元建设;2021年3月,召开全县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启动大会暨培训会,并到6家医院举行胸痛救治单元启动仪式暨培训会。此外,该院还多次到各医院进行一对一现场指导。2022年4月,共3家医院成为重庆市第一批胸痛救治单元认证单位。

学科联合协作,提升诊疗水平

胸痛患者病情复杂,发展迅速。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以核心科室为主导,联合120救护系统、基层网络医院、急诊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胸外科、放射科、超声科等,打造专业胸痛救治团队。

胸痛中心网络医院培训

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制定了统一的诊疗规范、诊疗及转运流程,开展全员培训以提高医护人员的胸痛急救技能和协同作战能力,成立至今共完成院内培训50余次、培训2900余人次。同时,通过演练优化急诊流程,提高急救效率,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的无缝化衔接。

此外,心血管内科借助胸痛中心经验,扩展至高血压、房颤、心衰及心脏康复管理,先后创成高血压达标中心、房颤中心和心衰中心。这些中心建设使得心血管内科整体诊疗技术水平得到快速提高,介入团队技术成熟,能常规开展冠脉介入手术、起搏器植入手术等,年手术量900余台次。

畅通绿色通道,抢救争分夺秒

时间就是生命,在环节控制、科室联动上,县人民医院下足功夫:在全院互联网设备、急诊设备、仪器设备上做到时钟统一,每日统一校准时间,登记在册,责任到人。急性胸痛患者来院就诊进入急诊绿色通道后,10分钟内出具一份心电图;30分钟内介入室做好急诊手术准备……“硬指标”的背后是“软实力”的支撑。医院不断优化就诊流程,畅通院内急性胸痛绿色通道,实现患者快速分流、快速诊治;完善胸痛中心微信群管理,确保全县高危患者信息及时传送;定期召开联合例会、质量分析会、典型病例讨论会,不断改进,以确保胸痛救治体系的良好协作;按照“胸痛患者优先”救治原则,院内随处可见胸痛中心标识,地标清晰一目了然,准确指引患者快速就医。

强化健康教育,提升自救能力

对于胸痛患者,除了救治,更要注重预防和宣教。胸痛中心加强基层临床医护及公卫人员培训,走乡进户向老百姓普及健康知识,通过“1120”心梗救治日等大型宣教活动、社区培训、义诊服务、发放宣传资料及利用科普画廊等多种渠道,广泛传播急性胸痛知识,提升公众对胸痛疾病的认知和重视程度。自胸痛中心成立以来,已累计开展社区宣教活动10场,覆盖人群超过300人次;组织义诊服务13场,惠及群众约3000人次;大众心肺复苏培训共16场,培训人员近380人次。


与中和医院联合应急演练

展望未来,县人民医院将继续致力于胸痛中心的持续规范化、高质量运行,积极推动胸痛中心“全域模式”建设,落实胸痛管理全域覆盖、全民参与、全程管理,推进秀山县域内胸痛救治体系进一步完善,同时,医院还将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心血管疾病救治能力,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本网通讯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共有 访客发表了评论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