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人民至上理念,推动民族伟大复兴
王雨婷 秀山县钟灵镇
4月1日出版的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文章指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人民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力量。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践行人民至上理念,不仅是对党的根本宗旨的坚持,更是推动国家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新征程上,“人民至上”不仅是党的根本价值取向,更是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守的政治信仰和行动准则。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必须深刻领悟“人民至上”的真谛,用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与期待。
常怀于心,厚植为民情怀。百余年党史,是一部与人民血脉相连、共呼吸、同命运的壮丽史诗。从“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再到“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深刻理念,无不彰显党与人民的深厚情谊。踏上新征程,面对新的挑战,党员干部必须常怀亲民之心,时刻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用心倾听群众呼声,用情感受群众冷暖,用力解决群众困难,勠力同心书写好为民服务的奋斗史诗,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米袋子”“菜篮子”问题,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心换取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因而不论去日、今日还是来日,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永葆灼灼为民的初心,勇于跳出舒适区,秉承谦虚、谨慎的归零心,多到田间地头走走,走进百姓心中,当百姓的知心人。
不惧挑战,用行动诠释担当。1935年,在贵州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其所铸就的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坚,指引着我们党越过重重困难,创造出百年辉煌,奔赴新的征程。
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学习这种精神,不断挑战自我,开拓自我,敢于担当、勇于担当,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冲劲。在这里,钟灵镇凯贺村党支部书记吴再举就是这么一位鲜活的人物。吴再举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既然本人是凯贺村的父母官,那么我就应该站在群众的立场,办群众想办的事,我不是最好的,但是我是最认真的。这不正好体现了担当二字吗,群众的所想所需所盼正是吴再举所带领的班子努力的方向。凯贺村的“高氏祖训”“忠孝传家”等村规民约,情乡情陈列馆、书画培训室等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碗碗茶议事庭”“塑、顺、评、议、断、定”的村庄治理机制,“两茶一花”的主导产业带领农民增收致富之路,量身定制帮扶措施,关爱特殊群体的帮扶之举让吴再举所带领的凯贺村成为了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重庆市家风家教创新实践基地、县级文明村、秀山党校干部实践教学基地、重庆电大秀山分校的实训基地。吴再举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共产党员的担当和使命,用他的务实肯干彰显了一位基层干部的意识和情怀,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付出、呕心沥血,不折不扣地践行着“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铮铮誓言。
执政为民,树立正确政绩观。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党和国家最深厚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的根本执政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的是“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道路”,在人民中寻找发展动力、依靠人民推动发展、使发展造福人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新时代党员干部必须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作为衡量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干,一年接着一年干。正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绝大部分党员干部树立并践行了正确的政绩观,完成了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我国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践行人民至上理念,凝聚起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这不仅能够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能够为国家的繁荣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