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网讯 近年来,乌杨街道把握整体布局,找准“小切口”,通过微网格、细服务、聚民力“三度同频”强化民生服务保障,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切实激活“党建+”引擎,提升基层高效能治理。
以“一团火”汇聚“满天星”
在乌杨街道街头巷尾,经常可以看到一支臂戴红袖章、身穿马甲的队伍。“他们行动灵活、人熟地熟,将接触到的线索第一时间反馈给我们,便于我们立即开展工作,有助于预防化解纠纷隐患,基层治理有了‘千里眼’‘顺风耳’。”该街道办事处主任傅朝伟介绍道。
乌杨街道志愿者团队
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离不开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干部队伍。这是由民警、社区干部、退休党员共同组成的平安乌杨志愿队伍。通过凝民心聚民力,使群众真正成为社会治理的参与者、受益者;更多社区警力“沉”下去,智慧警务更好赋能基层治理,基层治理向好的砝码重量就会增加一分,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就会不断提升。
同时,该街道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对基层干部和志愿者队伍开展教育培训,围绕“枫桥经验”、《榜样》专题节目等开发培训教材,过程中既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也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打造“一线课堂”,按需施教、靶向施训,做到教育培训“真解渴”。
以“微网格”服务“大民生”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只有在严密组织体系上见真章,推动党建、基层治理网格深度相融,才能有效破解党建与基层治理“两张皮”问题,从而服务保障好民生。乌杨街道正是把握好微网格这一切口,精细化做实一网格激活乌杨基层治理“神经中枢”。街道共划分33个网格,其中社区网格17个,行政村网格16个,并全面配齐“1+3+n”网格体系力量。规范设置“一长三员”即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和网格指导员,引入水电气讯工作、村社民警和物业管理员,按照50至80户设置社区微网格100个,配备微网格长。
指挥平台调度网格工作
该街道推动组织体系深入到底、覆盖到边,将党员嵌入网格内、组织活动开展在网格中,实行“支部+网格+党员”网格管理模式。实现23个基层党组织、774名党员在网格全覆盖。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平台,将网格微信群作为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依托“党员联户”制度,在网格中实现村情民意“线上”收集,民生问题“线下”处理,以“微网格”服务“大民生”,确保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
同时,充分发挥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和“浦江经验”,实行“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通过制定积分制管理清单、民主评议党员等方式,激励引导党员带头亮身份、当先锋,合力推动基层“20分钟服务圈”建设。
以“细服务”激发“内动力”
“我们实行一村一方案,并精心选派驻村工作队,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转化为基层治理活力。”该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剑介绍。
实施精细服务,是提升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乌杨街道注重把握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拿出绣花功夫,做好基层治理精细化文章。该街道系紧共情纽带,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实施“民情日记”工作法,辖区12名村(社区)书记“入户敲门”1500余次,及时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各类民生问题200余件,托稳群众民生幸福。同时,用好共享资源,聚焦群众所需,列出需求清单,收集群众“微心愿”300余个,积极调动社会资源,吸引共建单位、爱心企业、党员群众加入志愿服务团队,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不仅如此,乌杨街道还充分发挥党建统领作用,打造天桥社区老年食堂。不断拓展延伸幸福食堂功能,把幸福食堂打造成老年活动中心、议事中心、休闲中心。定期组织开展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建立微信群,公布收支结余、老人用餐以及村民捐助等情况;通过建设幸福食堂,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实现了基层党建、社会治理、民风引领“三丰收”。目前,该食堂已有200余名老人登记长期就餐需求。
“小”意味着深入,“小”体现了细致,“小”彰显出精心。乌杨街道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找准“小切口”,探索基层治理之道。
(通讯员 杨佳豪)